Search


【我不能代替老媽病老,我不能幫孩子讀書,我能做的只有盡心陪伴】

...

  • Share this:


【我不能代替老媽病老,我不能幫孩子讀書,我能做的只有盡心陪伴】

九年級的大兒子翔翔在十個月之後,將面臨第二屆的國中會考。暑假期間他跟著學校輔導課的進度按日複習國英史地生物理化數學等龐雜的課程內容,下午則留校讀書至五點。五點至五點半,用心的導師帶著全班打球跑步完畢之後才放學。

老二凱凱知道這個哥哥從小隨興自在,過往每年暑假大半時光都消磨在自己的選擇與真興趣之上,於是跟我打賭,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深信哥哥必定會放棄這類如軍隊的生活模式。

沒想到,翔翔的答案出乎意外:「我還是會選擇留在學校讀書,在學校讀書比較有效率!」這孩子和過去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孩子踏入國中前,還滿口媽媽東媽媽西、出門和媽媽我總像好朋友一般手勾手,不過才兩年光景,他的內心猶如不斷想改建批土粉刷翻新的新式建築,不要說旁人看不出輪廓梗概,恐怕連他自己大概都無法完整描繪自己的新建築風貌。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新建築物要怎麼改建是他自己的事,不論一日三變,三日一改,唯有他自己畫的藍圖才可能破土興建。不論藍圖是美是醜,結構是否完整堅實,他有自己的堅持。

「會考要考三年的所學,哪一科你覺得比較辛苦?媽媽想知道你需不需要補習。」

我無法完全理解明年的會考在各方沸揚翻滾意見中會演變成何種面貌,但從孩子近在眼前一整堆如大敵壓境的課本參考書中,當年我生吞活剝三年所學的戰慄恐慌症又一湧而出。

文言白話、國學經典、數量幾何、化學程式、物理定律、中外史地、政府體制、英文單字文法….,一個不注意,我便會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而自動變身為其附身,當年所有過多的胃酸、腦門充血、血壓飆升….,很難不直接衝擊到我原有的理性從容與自在思考。

「真的不需要補習?」
「真的自己讀得來?」
「讀不通,就跟我們說一聲!」
然而,孩子面對這些問題,卻始終只有一句:
「我不需要補習!我會自己安排的!」
然後房門一關,所有他有沒有讀書、怎麼讀書、讀了些什麼書、進度如何規劃、念書的效率等問題,完完全全就是他自己國度的事了。

那房門內的國度是一片迷霧,是森然有序,是荒唐頹亂,是勤政自守,我無可垂簾,無從攝政,無有情報,無可質問;但門外的我,或有忐忑,難免牽掛。
於是和孩子的爹討論此事,但另一半卻面露欣喜,說:

「這不是很好嗎?讀書終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讀,自己弄通,本來就需要很多時間與經驗法則!自己讀或許成果會比補習差,但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老是打開耳朵被動聽別人的快速輸入,或許短時間成果亮眼,但也就沒機會學著自己讀書,琢磨出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了,這是必要的時間成本!更何況,孩子不想補習,真的硬逼去補,也只有反效果而已!十二年國教的目的本來就在於讓各高中各有特色但趨於地位平等,只要我們本身不要那麼在乎高中的落點,其實,孩子願意自己嘗試,利多於弊!」

我試著回歸理性、我知道「相信孩子」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
我尊重房門內那個自我策勵的國度。那國度猶如汪洋中的一葉扁舟,必有浮沉,必有渾沌,但讀書考試工作與人生方向的總舵,從頭到尾不握在我的手中。

我只能離在不近不遠處,默默關心,用愛、信任與鼓舞常相左右。
每一個生命都屬於他自己,破繭而出的蛻變、苦痛與掙扎,誰也不能替代。

空出了一點時間,我挪來陪伴另一方逐漸衰敗的老媽。
那虛空的娘家大門與兒子的房門恰恰相反,永遠不提防我的親近,永遠只嫌我開門的次數太少,永遠用殷殷切切的眼光勾起我的責任。

娘家,空蕩蕩,一片死寂;老媽,喘吁吁,身心俱疲。
這屋的一磚一瓦,連同老媽的每一個氣息,總是緊抓著我每一份扶持,每一眼顧盼。

但是,每當我不得不放下老媽,回到自己孩子的身邊,我終究明白,我扶持得再緊再仔細,老媽的病痛永遠留在這個屋子,永遠停在他自己身上。
她的疼痛終究要自己承受,她的無望也只能由她自己想通。
老媽的病痛我無法替受,孩子的考試也要由他自己面對。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人生啊!
我能做的,只有盡心、真心,用愛相伴。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作者、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聚焦青少年的行為、手機電玩、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
View all posts